网站首页 > 正文

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

发布时间:2018-04-16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提出了丰富、深刻、全面的文化发展战略和文化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新目标,指明了文化强国的途径、路线、方法,我们必须从民族复兴这一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认识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当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由“魂”“体”“用”“根”“势”“脉”共同建构而成的文化生命体。其中,“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用”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根”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势”是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脉”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基础上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建设文化强国。这六个方面相互辩证、彼此作用、不断深化,涌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气象。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把“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为党治国理政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战略之一,围绕其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目标和任务。与此相对应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凝聚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从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迈向新层次和新境界。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体”: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中华文化立场”,在新时代的特殊语境下重塑华夏文明的文化主体性地位。与此相对应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生产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体”,具体表现在:指导思想的主体性、作为学科体系的主体性、作为学术体系的主体性、作为话语体系的主体性。在新时代主体性确立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才能更好地在古今中外的时空坐标中凸显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之“器用”,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一是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二是处理好文化发展规律和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文化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商品属性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做到文化述民,表达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更好地做到文化育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更好地做到文化富民,通过文化产业“开财源”;更好地做到文化便民,把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更多地送到群众的家门口,让它们成为群众的“家常饭”。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根”: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人民”二字分量最重。这一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人民至上论”,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人民幸福论”。同样,人民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文化之“根”,是文化发展和建设的动力源泉、价值旨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导向具体表现在:倡导不论是文化的精神生产力层面还是文化的物质生产力层面,都要坚持为了人民、服务人民,要将人民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人、文化表现的主体、文化活动的主角、文化评判的主裁,文化建设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都能由人民共享。其次,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文化要扎根于人民、依靠于人民,由人民群众共同建设,大力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紧紧围绕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更好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从而在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生活世界中自觉绽放出文化成果。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势”: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内在发展趋势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扩大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提升意识形态的说服力、争取意识形态的主动性,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刚性保障。为此,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清醒地认识到新时代文化语境中的文化话语主题、文化话语主体和文化话语载体的意识形态属性,阐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文化性、理论性、价值性和实践性,努力使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确保意识形态领域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脉”:在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基础上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是中国文脉源远流长、沿袭至今的精神保障;是讲好中国故事、扩大中国影响力,在国际社会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逻辑支点。文化自信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分的自信;是对革命文化迸发出的创造精神的自信;是在主体性基础上大胆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文化的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国家硬实力的自信、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自信、国家文化巧实力的自信和国家文化、实力的自信的有机统一体。从文化自信到文化强国进程中主要形成了五种文化力,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全民素质的能动力、文化对发展方式转型的带动力、文化产业的创新力、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五种文化力彼此滋养、相互作用,形成“五力互动”的文化实践景观,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王风雷(高教所)

高校风采